(资料图)
走进朗新科技产业园·CPU空间,这个投运近一年的产业园内科技感气息扑面而来:屋顶及玻璃幕墙挑檐铺设的光伏板,年发电量达105万千瓦时,可以满足园区40%的电能需求。设计运行这一能源系统的,就是朗新科技自己。在无锡,一批致力于新技术、新理念的科创企业把自己的研发成果,率先应用在“家门口”。而与之呼应的是,这里的人们对科技创新的成果也予以拥抱,正积极运用更多本土企业的新技术,让城市成为科创成果的第一试验场、第一应用场。
新技术“家门口”先用起来,无疑是最鲜活的“案例展示”。事实上,国内提供光伏、储能、充电相关技术的企业,朗新不是“独一家”,但朗新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实现光储充系统的充分融合及大规模应用。“光伏、储能、充电各个系统的原有管理模式是分散的、基于固定模式的粗放化管理,朗新通过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各子系统的深度融合及精细化管理。基于系统实现毫秒级的控制调节,优化能源运行结构,提升综合收益。”朗新科技集团数字化高级专家郑磊说。基于这样的整合能力,园区内正构建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电桩、V2G四位一体微电网系统,打造光储充放一站式“绿电循环”解决方案。尤其是V2G——电动汽车向电网供电技术,园区的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变身”成为一个个分布式储能单元,甚至可以反向给园区供电,缓解电网压力,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调节能力。“待园区小范围应用成熟后,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V2G技术可惠及更多的人群及区域。”郑磊表示。
一些领先国际的产品,先在无锡本地“开枝散叶”。立于太湖上的“太湖水文水资源监测站”,不久之前变身为低碳建筑。这个监测站顶楼四周女墙区域采用了极电光能半透光的钙钛矿组件,能够实现双面发电组件。项目由极电光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是国内首个钙钛矿光伏BIPV+风能+储能的综合能源项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将多余的光伏和风力发电存储在蓄电池中,在夜间再将蓄电池的电量经过控制器及逆变器给监测站负载供电,通过风+光+储的综合能源系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使监测站实现低碳化运行。
当一座城市愿意成为科创企业的“天使客户”,也会吸引更多前沿技术落地生根。不久前,在SPG第一届中国石油物探学术年会上,地球脉动团队最新研发的产品ANT-3C(2Hz)实时传输地震仪也同步亮相。据悉,这款新产品为探测更深层的油气资源提供保障,结合了4G和5G模组后,能实现数据实时回传,在城市工程勘探、地质灾害监测,地质沉降监测和采空区探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本土化应用上,比如有喀斯特地貌的宜兴,用我们的产品探测地下溶洞方面大有可为。未来也将积极拓展业务,探索打造无锡市的地下空间。”总经理王磊说。有投资机构也表示,优质项目团队在无锡落地后,提供资金活水的同时,也会按需匹配应用资源,让科创种子真正发力于城市发展。
(崔欣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