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完美犯罪
【资料图】
只要做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作为一名与爆炸、放火案打了38年交道的专家
孙玉友坚定地说
孙玉友是公安部鉴定中心
涉爆案件侦查技术处处长
他和同事们的工作
就是在瓦砾和废墟中寻找蛛丝马迹
用刑事科学技术还原现场
从而为打击犯罪提供依据
“鼻子里的味道一个星期才消失”
1985年,孙玉友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
面对20多个单位伸出的橄榄枝
他选择了当一名人民警察
一干就是38年
1986年5月的一天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一个小村庄
突然发生了爆炸
这是孙玉友第一次来到案件现场
地面、树上、电线上到处都惨不忍睹
由于天气炎热
空气里充斥着一股浓浓的腐臭味
使人产生一阵阵要呕吐的感觉
连饭都吃不下
刚参加工作的孙玉友
勘查到一堆零乱的杂物旁边时
看到惨烈的血腥场面
他终于没忍住吐了出来
看到身旁的老专家们
仍在心无旁骛地工作
孙玉友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你心思放在工作上
也就忽略掉其他东西了”
勘查结束后
他把身上的衣服全部换洗掉
但鼻子里那股浓浓的味道
直到一个多星期后才彻底消失
“如果不第一时间冲进去,你就会错过时机”
爆炸和火灾现场
常常存在未爆炸弹、有毒气体等多种危险
但孙玉友和同事们
往往第一时间“逆行”进场
有一次孙玉友负责勘查
一起重大燃烧爆炸事故
为了尽快弄清现场情况、查明爆炸原因
他和同事们不顾危险
穿着普通短袖勘查服
戴着简易防毒面罩就进入了现场
当时浓烟滚滚
身旁小爆炸时有发生
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熏得大家眼睛红肿
嗓子说不出话
后来才知道
还有680多吨剧毒物质氰化钠
被炸散落在整个现场
他们就是踏着这些物质进去的
更令人后怕的是
如果当时下雨
氰化物会释放氰化氢
会经由皮肤被人体吸收
所有人就危险了
“有些案件是不能等的
如果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后续调查就很难
你就会错过时机”
孙玉友说
“作为现场知识和经验比较丰富的警察
我更应当是那个挺身而出的人”
在这次“冒险”之后
孙玉友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制定了
一系列现场勘验、技术和装备规范
把经历变成了经验
“让别人复勘现场的时候,没有事情可做”
孙玉友非常看重现场勘查工作
这些年来
他出过多起爆炸和火灾的现场
从藏在缝隙里的小玻璃渣
到粘胶上留下的DNA
他从不放过一个异常的细节
对案情反复斟酌推演
“很多案件
如果没有把整个现场真相搞清楚
有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冤假错案
甚至放纵犯罪分子”
孙玉友说
爆炸和火灾现场往往特别混乱
在大量的废墟中去寻找物证
实际上是特别难的一件事
有一次仅从现场提取供进一步辨别的残渣
就多达3000袋
孙玉友经常讲
“对整个现场的勘验不能有任何遗漏
要让别人复勘现场的时候
没有事情可做
只能用我们的勘验结果
对现场做进一步的分析研判”
“我不敢说我是神探
只能说在爆炸放火侦查方面
特别是现场勘查这个方面
我可能比别人经验更丰富一些
看问题可能跟别人这个角度不一样
认识问题更深刻一些而已”
孙玉友说
他始终相信
只要把所有能做的工作都穷尽
哪怕当下破不了的疑难案件
也会有希望
被后人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侦破
“择一事终一生,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
今年马上60岁的孙玉友
只休过一次长假
当时他带着妻子和孩子打算登泰山
刚到的那天晚上十点多
一个紧急的电话响起
他把妻子孩子丢在泰山
自己又踏上了赶赴现场的路途
“近些年其实去现场少了
因为案子少了
说到底是我们国家社会治安状况好了”
孙玉友笑着说
如今科研、培训在他工作中的占比越来越重
孙玉友从工作中发现
基层技术人员对爆炸物的知识相对匮乏
他和同事们就利用一切机会
举办培训、传授经验、编写资料
为公安机关提升刑事技术能力夯实了基础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
孙玉友组织中心爆炸案件现场勘查团队
开展了关于基层公安涉案爆炸物鉴定现实困难和实战需求的调研
团队先后赴浙江金华、贵州遵义等多地公安机关实地调研
并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基层办案单位开展线上调研
明确了加强爆炸物鉴定国家标准宣贯实施和基层技术人员培训的重点方向
谈起他的工作
他总是充满热情
他说,我们人生很短
能够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做出点贡献
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
“择一事终一生
我想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