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重托,振翅蓝天立新功
冬日,成都平原某地,几架战鹰穿破迷雾,冲入云层。驾驶头机的飞行员张尚年仔细察看仪表盘,观察螺旋桨角度,感知飞机状态,操控飞机做出各种机动动作。
2013年4月,张尚年在芦山地震当天中断婚礼参加救灾。5月22日,习主席视察该旅时,曾叮嘱他抓紧把婚礼办了。按照习主席嘱托,救灾结束,该旅在机场为张尚年举办了一场简朴而特别的婚礼。
婚礼现场,芦山地震灾区百姓派出代表向张尚年送上鲜花和祝福。张尚年说:“那一刻,我深深感到飞行员能驾驶战鹰翱翔蓝天,是党和人民用无数双有力的手臂托举起来的,我只有练好本领,完成好任务,才能不辜负领袖和人民的期望。”
领袖的关爱化成奋进的强大动力。两年多来,张尚年苦练打赢本领,多次在高原驻训、演习等任务中表现出色,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被表彰为“精武标兵”“优秀共产党员”。
个人迈出的一小步,折射出单位发展的一大步。这两年,该旅以习主席的关怀勉励为动力,举旗铸魂、精武强能,官兵献身强军实践、忠诚履行使命的激情之火越烧越旺。
在营区主干道的宣传橱窗内,一组习主席与官兵的合影总让过往官兵驻足;在俱乐部里,“我与主席零距离”专题片让大家越看越受鼓舞……
这些都是他们两年多来持续开展“牢记领袖嘱托、强化使命担当”专题教育的内容之一。在“不辱使命怎么办,立足本职怎么干”讨论活动中,全旅官兵形成一个共识:不忘领袖重托,就要牢记我军的根基、血脉和力量在人民。
“灾区群众叫我们‘希望之鹰’。”飞行员彭德意说,“他们说我们带来物资是希望,带走伤员也是希望。老百姓的话就如同催征战鼓,谁能不尽责!”
2014年,鲁甸地震发生后,彭德意等20名飞行员第一时间驾驶战机赶赴灾区救援。鲁甸县地形复杂、气象条件恶劣,险峻的山势和低云多雾的天空把灾区群众牢牢锁在大山之中。
“有我们陆航旅的地方,就没有‘生命孤岛’。”救灾飞行准备会上,彭德意和战友们发出铮铮誓言。
在没有任何地面引导、没有任何预置机降地点的情况下,他们把灾区的山顶、河滩等狭小地带变成了托举生命的支点,成功消除了陆上救援“盲区”,第一时间为群众送去“救命药”“救命粮”“救命水”。
不负习主席重托,既要有敢打的决心,更要有必胜的能力。
飞行参谋郜学强飞行技术过硬,不仅是某型火器的神射手,还负责参谋筹划全旅飞行训练。习主席到旅里视察时的一幅幅画面,至今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习主席亲自登机查验武器装备,深入了解直升机战技术状况和我旅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情况,一言一行无不透露着对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殷切期盼。”郜学强说。
2015年,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波及西藏地区。该旅9架战机、70余名官兵奔赴雪域高原救灾。
救灾官兵克服高原地形复杂、天候恶劣等不利因素,飞最高升限、搭最重载荷,发挥战机极限性能,短短7天时间,转移救助受灾群众400余人,运送救灾物资数十吨,创下我军高原救灾新纪录。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该旅两年多来贴近实战、贴近任务大抓实战化训练密不可分。
两年多来,习主席的嘱托牢记在心,让该旅官兵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始终强烈。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就必须以临战姿态和实战标准抓战备搞建设,不断增强部队能打胜仗的能力。
浓雾随着气流搅动,战机俯冲、平飞、急转、爬升……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直升机,是该旅近年来列装的新机型。
该机型列装之初,该旅就决定“自讨苦吃”压缩战斗力形成周期。他们抽调技术过硬的飞行员和技术骨干,组成攻关队,远赴高原腹地执行试飞任务。
学习技术,试验飞行,收集数据,对照参数,讨论总结……攻关队自备干粮,一日三餐不离训练场。凭着这股决心拼劲,他们终于掌握该机型各项飞行参数和驾驶技巧,并创下该机型实弹射击全部命中目标的纪录。
翻开该旅近两年的飞行日志——
跨区机动演习,12架战机千里奔袭,转战大半个中国;
在四川、云南等地复杂生疏地域新开辟10个训练场,全旅飞行总时长较几年前增长了3倍;
在锡林郭勒草原,直升机挑战极限,与其他兵种单位一同研讨的3类19个课题的战法被上级推广;
圆满执行鲁甸地震救灾、汶川草坡泥石流救援、尼泊尔地震救灾等抢险救灾任务……
每一条记录都是官兵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精彩答卷。
忠诚使命,不负重托。在领袖指引和人民托举之下,这支不断成长的新型作战力量,正沿着胜利的航迹,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杨彪 张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