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每日推荐 >

版面速览|8月3日贵州日报《生态》新闻版

2023-08-03 12:16:53 来源:天眼新闻

让油茶树成为乡亲们的“致富树”

【人物简介】袁昌选,1972年出生,黔东南州天柱县人,现任天柱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20多年来,致力于油茶栽培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工作者”“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全国先进工作者”“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袁昌选常梦到自己变成了一棵油茶树,有时枝头盛开着洁白的油茶花,有时枝头结着饱满的果实。事实上,作为与油茶打交道20余载的油茶专家,袁昌选早已融为全县近40万亩油茶林的一部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今,天柱县是“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袁昌选亲历和见证了天柱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壮大。

我本农家人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袁昌选来到位于天柱县社学街道长团村的全县农业油茶科技示范园区。

这里原本是荒山荒坡,在袁昌选的帮助和指导下,2010年开始发展起了油茶种植,如今成为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天柱油茶核心区”。“这段时间,要做好除草和抗旱工作。”袁昌选对园区内基地负责人细心交代。

到全县各大油茶基地检查工作,是袁昌选三天两头的必修课,20多年来从未间断。

袁昌选出生在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一个贫穷的侗族农民家庭,1989年考上黔东南州民族林业学校林学专业。中专毕业时,袁昌选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进入林业系统工作。

“我是来自农村的人,立志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思想深深地烙印在心中。”袁昌选回忆说。

天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特色林业产业以油茶为主。

“那时候,老油茶林平均亩产油不足5公斤,当年茶油只能卖到20元/公斤,亩产值还不到100元。”袁昌选说,由于老油茶林产量低、茶油价格低,当地群众种植与管护的积极性不高。

“要让油茶能够支撑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仅靠常规管理、任其自然产出是不行的”彼时,面对全县18万亩油茶低产林,袁昌选陷入沉思,只有对低产林的品种进行改良,天柱县油茶才有出路。

技术攻关二十余载

2001年,袁昌选主持承担了50亩油茶引种园和10亩大树嫁接换种改良试验项目,由此拉开了油茶基础研发的序幕。

“像呵护宝贝一样护理着这些油茶树,记录下每个油茶品种的生长特征、稳定性状等。”就这样,他早期承担的油茶引种试验项目,成功评价出以湘林210为主的8个油茶品种推广应用,成为贵州最早推广的湘林品种系列。

不断耕耘,硕果累累。2009年,袁昌选主持选育的“白市4号”等3个油茶无性系率先通过贵州省林木良种认定,填补了当时贵州长期无地方油茶良种的空白。

这项成果的背后,是袁昌选和团队不断奔忙在全县18万亩老油茶林中换来的成果。在那个交通、信息都不发达的年代,袁昌选带领团队坐客车、租客船,奔忙于清水江畔,翻山越岭穿梭在油茶林中,天黑了就留宿在老乡家里。通过近10年的努力付出,终于成功选育出贵州省首批认定的地方油茶品种。

科研无止境。2010年,袁昌选又启动了自主创新的“油茶拉枝扩冠早实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该项研究实现了5年生油茶初产林分亩产油28公斤、7年生林分亩产油突破40公斤的科技创新成果。这项技术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入选国家林业局“十二五”林业科技成果库。

2013年,袁昌选与省林科院合作在瓮洞梭坪新建油茶种质资源圃120亩,入圃优良种质273份,全面收集了省内现阶段油茶优良种质和省外部分油茶良种资源,为持续开展适宜本地推广的主栽品种储备了丰富的种质基础。

20多年来,袁昌选主持和协作完成“油茶标准化栽培与矮化控冠技术研究”“全国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国油茶优良品系区域化试验”等课题10余项,领衔完成生产项目20余项;协作制定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等6项贵州省油茶地方标准;自主创新成果“一种油茶矮化多分枝苗木的培育方法”获授权技术发明专利。

当好群众贴心人

20多年来,袁昌选始终致力于油茶栽培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苦干,翻山越岭走遍天柱县的一个又一个山头,成为油茶种植户的贴心人。

2010年实施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天柱县白市镇三间桥村300亩油茶示范基地,2014年通过验收后即面临无资金投入、无主体经营的“两无”困境。

为让这片油茶基地发挥增收致富的作用,袁昌选及时与当地村民反复沟通座谈,经多次努力,成功引导当地青年杨平返乡创业,从42户农户手中承包了这片油茶林基地进行管护,还创建了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袁昌选还引导和帮助杨平在油茶林下养殖生态土鸡复合经营,如今,该油茶基地年出栏土鸡10000羽左右,加上油茶籽收入,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带动了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杨平因此成为当地发展产业致富的带头人。

为实现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袁昌选十分重视对油茶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多年来,累计培训农村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培养了近300名嫁接能手。

2022年,天柱县油茶林总面积达39.6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8万亩,虽受夏秋连季干旱影响,全县茶籽产量仍达到8850吨,茶油产量2170吨,全县油茶全产业链产值3.93亿元,惠及2.16万人通过产业、就业实现人均增收5463元。

“让更多的油茶树成为老百姓的‘致富树’。”袁昌选充满信心地说,至2025年,天柱县将新增油茶扩大种植面积4.8万亩以上,低产林提质改造完成8万亩,全县油茶总面积将达45万亩以上。

贞丰:生态治理见成效 水清岸绿风景美

贞丰县深入推进辖区河流环境保护治理,形成县、乡、村三级河长,县级责任单位、乡镇(街道)、村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强化源头治理,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景观绿化等措施,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在贞丰县纳窑河,这段时间,村级河长每天都会来到所负责的河段开展日常巡河,查看河道及周边环境卫生,强化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安全度汛。

“重点查看河道的防洪措施,加强对河道卫生、安全的治理,把河长制工作做得更好。”纳窑河珉谷街道旗洋社区河段村级河长杨光婵说。

纳窑河作为贞丰的母亲河,自2021年初该县实施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以来,通过源头整治、拓宽河道、规划管网,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如今,纳窑河水清澈见底,河岸绿树成荫、美景如画,成为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河水清澈,空气清新,大家都爱来公园娱乐。”贞丰市民杨本英说。

河道治理不仅要“河畅水清”,还要“岸绿景美”,贞丰县围绕河道“岸绿景美”做文章,持续推进河道沿岸绿化、美化,建设休闲步道、滨水公园等,打造水生态风景线,提升城市“颜值”。

农村美不美,要看家乡水。走进贞丰县挽澜镇兴农村,蜿蜒的河流穿过村庄,清澈的河水与绿意盎然的田野互相衬映,构成一幅山水田园乡村画卷。

“清澈的河流从村里流过,河中间的广场特别适合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村庄干净、河流清澈、环境优美、村民和睦。”贞丰县挽澜镇兴农村村民韦朝秀说。

“兴农村围绕河道治理和人居环境提升,通过村规民约,增强群众爱护河流、爱护卫生的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水环境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让村庄规整、干净、有序。”贞丰县挽澜镇兴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光明说,在河道治理中,兴农村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巡河工作,强化对河道的排查整治,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贞丰县以民生起笔、以生态筑底,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标准化煤矸石堆场等源头治理手段,全面推进挽澜河水体整治,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同时,将河道水生态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挽澜河流经的挽澜社区、拥跃村、兴农村、板光村、者塘村展现出因水而变、乡村焕新的水美画卷,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8月2日,夏日雨后的黔西市林泉镇海子社区绿意盎然,绿林、池塘、稻田、村庄共同构成了一幅秀美田园画卷。侯进勇 摄 (贵州图片库发)

绿了山头 富了口袋

——金沙县大力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

3年前,金沙县木孔镇信安社区居民赵兴宽来到信安社区大面坡,看着自家的5亩土地已被灌木林覆盖,他感到无比惋惜。种了几年地长不出庄稼,水土流失又严重,赵兴宽心一横,便将土地直接撂荒了。

2020年,金沙县开始实施国储林建设工程,赵兴宽在大面坡的土地也纳入了国储林建设范围。

每亩土地流转租金400元,每5年增长10%,第一个5年的土地流转费用第一年一次性付清。想着自家的土地荒着也没用,种植国储林以后,不仅有钱进,还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赵兴宽知道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在合同签订、土地流转租金打入账户的第二天,他便提着工具,上山清理自家土地上的灌木杂草。

与赵兴宽一同上山的,还有当地的几百户村民。待土地灌木杂草清理干净后,2020年下半年,村民们又跟着投入到苗木的种植工程中去。

如今,信安社区种植的杉木、楠木在山坡地里成片交错,茁壮生长,站在山坡顶放眼望去,群山绵延,满目青翠。

“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对我们筑牢生态保护屏障有深远的意义。”金沙县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沙县毕绿公司)董事长王传政说。

作为承接乡镇之一,木孔镇全镇国储林项目面积目前已建设11378亩,其中信安社区种植点面积就有6000多亩。而在金沙县,规划实施的国储林项目(一期)15.13万亩,总投资12.75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营造林建设10.78万亩。

国储林项目的建设,不仅绿了山头,还富了群众口袋。

说到土地流转租金,木孔镇长沟村村民敖玉超乐了,没想到自家的荒山坡坡,竟能变成真金白银。除了土地流转租金,敖玉超也在国储林地里务工,负责国储林的抚育工作,他还是木孔镇国储林18个管理班组班长之一,一天的工资有100多元。

为高效推进项目建设,金沙县毕绿公司将营造林建设工作三年一次性承包给各涉及乡镇村社一体合作社,在管理与对接上保持人员稳定,为最终项目的成功建设增加保障。

“村集体合作社对地块位置更加清楚,一方面有利于项目建设工作推进,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壮大村社一体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王传政说,为全面做好营造林验收工作,毕绿公司成立了复核验收小组,对已验收的图斑采取抽查方式,复核验收数据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整改。

对于国储林的抚育工作,金沙县毕绿公司还设置了绩效奖励,对于林地抚育好的班组,经过公司验收后,还会发放相应的绩效奖励,大大提升了务工人员的积极性。

据了解,自金沙国储林项目工程开工以来,金沙县毕绿公司已向务工人员发放务工工资1亿多元人民币。

未来,金沙县将持续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实现“国家得林木、地方得投资、农民得收入、社会得生态、企业得效益”目标,让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让生态屏障越筑越牢。

专家学者齐聚贵阳研讨贵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月31日,以“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推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本次研讨会由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贵州大学经济学院主办,邀请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话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验举措与生动实践。

会上,与会专家就全国及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等主题开展了研讨。本次研讨会,对于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经济带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切实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促进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正在推进的一个课题——《贵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已入选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今天的会议,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汇报。”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王翌秋表示。据了解,《贵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结合我国及贵州生态产品价值实践的现状,按照政府补偿型、市场交易型、产业发展型、金融支持型等分类,分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12个典型案例,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利益保障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和决策协同保障机制三类机制的6个典型案例,探究贵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推进贵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目前课题进展顺利。

贵阳

举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

7月27日至7月28日,贵阳市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在贵阳市水上运动中心举行,来自贵阳市各地的11支比武队伍共计55名执法队员参加活动。

本次比武活动内容包含理论知识竞赛、无人机操作、污染源自动监控、模拟现场执法四个方面。来自贵阳市各地11支代表队的“精兵劲旅”们同台竞技,考查参赛人员政治理论及执法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无人机的应用水平、发现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及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能力、发现环境违法问题和规范制作现场勘察笔录的能力。

本次比武活动通过比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比现场发现问题本领、比新型执法装备使用熟练程度、比现场勘察笔录制作水平,将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展示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水平,及时发现贵阳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对使用新科技手段参与现场执法检查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贵阳市生态环境规范执法标准化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质效。

据介绍,今年以来,贵阳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812人次、检查企业6332家次。下达处罚决定书42件,决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金额356.8万元;办理《环保法》配套办法案件14件(其中,查封扣押6件,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8件)。

桐梓

林下“生金” 生态富民

7月31日一早,走进桐梓县娄山关脚下的生态土鸡林下养殖场,5000多羽跑山鸡不时传来热闹的声响。

“我从事黄焖鸡餐饮行业已经有30多年,一直是自己在林下养鸡,这不但满足了我的黄焖鸡餐饮店食材需求,还向成都、重庆、遵义、贵阳等地的鸡肉餐饮店提供天然生态林下跑山鸡。”黔北黄焖鸡老板韩柯介绍。

目前,韩柯共有7个林下土鸡养殖场, 每年养殖跑山鸡10万多羽,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发展林下土鸡养殖。

据了解,林下跑山鸡只是当地林下产业的其中一环。近年来,桐梓县林业局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与乡镇配合,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包括养殖跑山鸡、跑山猪、黔北土山羊、蜜蜂,种植中药材、马桑菌、野菜等等。

“我们村林下种植中药材天麻、白芍等共200多亩,还发展了林下养殖土鸡、山羊,林下种植马桑菌等等,在发挥林下种植养殖优势的同时,也帮助群众寻找到了一条林下‘生金’的致富之路。”桐梓县大河镇天桥村村干部蒋小华说。

此外,由于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凉爽,桐梓成为外地游客避暑游玩的热门之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据了解,桐梓县通过对林下产业的大力发展,以及对生态资源的大力保护,林下经济年产值已达15.6亿元,真正实现美了生态富了民。

铜仁碧江

全面治理福寿螺

近日,记者在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河畔见到,很多人正划着小舟,拿着小铲子、竹竿等工具,在河岸边、水草里寻找。详细询问方知,是该区的护渔员、志愿者在清理福寿螺。

据了解,为消除隐患,碧江区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辖区街道办事处,组织专职护渔队,发动志愿者等力量,积极采取物理消除等方法,对锦江河福寿螺进行全面大清除。

铜仁市阳光志愿者协会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打好福寿螺清理战·建设和谐美丽锦江”活动,对河道两岸的福寿螺及其卵块进行打捞清理灭杀,并积极向市民宣传其危害、普及防控的方法。

碧江区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处联合碧江城区街道办事处全力开展福寿螺专项治理行动,收集清理河岸水草、石头、墙壁上的福寿螺卵,并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我们除了对福寿螺各聚集点进行定点的清理,下一步还将在增殖放流活动中加强对青鱼的投放,并采取人工干预等方式来消减福寿螺,确保水生态环境安全。”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处资环股负责人石奎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尚宇杰

编辑 王瑶

二审 尚宇杰

三审 谢巍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