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每日推荐 >

【走进荣昌历史建筑】永荣发电厂家属区里的时代记忆

2023-08-07 10:36:25 来源:重庆荣昌客户端

老式青砖住宅楼外,居民围坐谈天。

盛夏时节,走进广顺街道荣电路216号永荣发电厂家属区,道路两旁林木郁郁葱葱,8栋青砖砌成的老式住宅临厂而建,古朴而宁静。


【资料图】

永荣发电厂家属区建筑为四层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面,木框玻璃窗,采用外廊式的布局,是典型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今年,永荣发电厂家属区入选重庆市第七批历史建筑。

家属区6幢前,79岁的退休职工张光玉和邻居们正围坐一起,大家摇着蒲扇、吃着水果,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天,一片和谐。

“你们还记得刚搬来这里时的场景吗?”

“怎么会不记得呀,我都在这里住了40年了,这里的一砖一瓦我都清楚。”

“虽然家属区的房子已经老旧,但我依然喜欢住在这里,我在这里工作,孩子在这里长大、成人,我熟悉这里的一切。”张光玉和邻居们回忆道,1983年,作为工厂分给职工的福利房——永荣发电厂家属区建好后,她和家人搬了进来。

“与现在家家户户关门闭户的单元楼相比,家属区是开放和热闹的。家属区里的人们,与其说是邻居,不如说是亲人。”张光玉感慨道,在家属区路上走着碰到的都是熟人,这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大家不分你我,谁家有什么好吃的,都愿意拿出来分享,邻里和睦。

“是啊,大家工作时是同事,生活中是邻居。谁家的情况,大家基本都知晓。谁家需要帮忙,大家都出力。”此时,74岁的郑学芳接过话来。郑学芳以前是厂里的一线工人、技术骨干,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下班时,工人们像潮水般从各个车间涌出,家属区顿时人声鼎沸,去食堂端饭的、买菜回家做饭的、学校门口接孩子的,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在那个物质还比较匮乏的年代,虽然职工家属们的生活不算富裕,但家属区的生活无疑是温馨和幸福的。”郑学芳接着说,下班后是院子里最热闹的时间,工人们换上便服,有的聚集在院坝里读书,有的组成乐队表演节目,孩子们则在院子里捉迷藏、打弹弓、过家家……直到夜幕深沉,欢声笑语才慢慢停歇。

“是啊,忙碌了一天,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在院子里聚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厂里有两台电视机,那个年代电视机还是件稀罕物,到了晚上,大家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一起看。”86岁的退休职工王子清也回忆起来,每晚电视机前都聚集着好几十人,有的喜欢看《上海滩》、有的喜欢看《霍元甲》、还有的喜欢看《射雕英雄传》,每当看完,大家都还意犹未尽,聚在一起讨论剧情,模仿荧幕中人物的对话,哼唱剧中的曲调……

回首过往,清晰如昨。家属区不仅承载着老一辈的美好回忆,在年轻一辈的心中也是真实和热烈的。今年53岁的王信树也曾是发电厂的一名职工,1985年,王信树进入工厂工作,从工人、班长到技师,再到工种负责人和安全科负责人,和老一辈的职工一样,王信树也见证了家属区的发展和变迁。

王信树记得,家属区曾配套有食堂、医务室、图书馆、幼儿园、洗澡堂、商店等,一应俱全,还有保卫科的巡逻队负责整个家属区的安全,基本满足职工家庭的生活需求,这里就是电厂人自己的小世界。

王信树说,家属区还有家委会,相当于一个小型居委会,家属区日常的卫生管理、邻里活动、节日聚会,大家都积极参与,这一传统一直保持至今。

一家来了客人,左邻右舍必热情相待;一家有了喜事,大家同喜同乐;一家遇到困难,大家出手相助。“家属区充满醇厚的人情味,在你来我往中,传递着幸福,简单纯粹!”王信树说。

岁月如梭,如今,家属院里能走的都走了,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孩子,还有历史的陈迹。从家属区道路两旁茂盛高大的树林中走过,似乎能穿过时间的长河,触摸那些遥远岁月的温馨往事。

以前,有多少人怀揣着青春梦想,从这里开始,现在,又有多少人怀揣着青春梦想,从这里离开。但不管人走人留,永荣发电厂家属区注定和那个时代,一起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在生命里挥之不去。

融媒体中心记者 廖国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