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市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举行-全球观焦点

2023-06-03 12:21:28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6月2日,市新闻发布中心,2023年重庆市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对外发布了《2022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6月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重庆市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邦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向霆,介绍相关情况。发布会上,王邦平介绍了《2022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有关内容,通报了今年上半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有关情况。

发布人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邦平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向霆

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保持Ⅱ类水质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

▲王邦平介绍情况。首席记者 龙帆 摄

王邦平介绍,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性和坚韧性不断增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气质更佳、颜值更高。

水环境方面,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20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类;长江支流总体水质为优,122条河流布设的21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5.0%,水质满足水域功能的断面占97.7%;6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大气环境方面,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其中优130天,良202天,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市碳市场提质增效,各类产品累计成交量4000万吨、交易额8.35亿元。

声环境方面,全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白天6点至22点)平均等效声级为52.5分贝。

固体及危险废物方面,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62.75万吨,综合利用1970.78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2.23万吨),处置363.59万吨(含处置往年贮存量4.78万吨),贮存145.4万吨。全年共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876万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

园林绿化方面,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约71974.4公顷,绿化覆盖面积约78008.3公顷,城区公园绿地面积约30561.2公顷。

森林与草地方面,全市林地面积7026万亩,森林面积6800万亩,森林覆盖率55.04%,全市草地面积35万亩。

农业生态环境方面,我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日常指导,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全市有自然保护区58个,面积80.4万公顷,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8%。全市有风景名胜区36个,世界自然遗产地3处,市级以上森林公园和生态公园85个,湿地公园26个,全市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2种,野生维管植物6000余种。

气象与自然灾害方面,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8.5℃,平均年降水量为953.1毫米。大部地区冬春季开始晚、夏秋季开始早,春季持续时间短、夏季持续时间长。

此外,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治水、治气、治土、治废

重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王邦平介绍,今年上半年,重庆持续推动成渝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协调推进减污降碳、川渝标准一体化等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项目,累计签订落实合作协议超110项。

在此基础上,重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精准治水方面,重庆着力建设“大渝治水”水环境大数据应用系统,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深入推进生活、工业、农业面源、船舶码头等污染治理,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流域治理的协同性和实效性。扭住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这个“牛鼻子”,推进排污口—排水管网—排污源全链条整治。

精准治气方面,重庆将加强污染天气预警应对,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督导帮扶。持续推动源头减排,淘汰治理老旧车辆2.1万辆,指导推动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水泥和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

精准治土方面,重庆扎实推进建设用地分级分类管理,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工作。

精准治废方面,制定重庆市“十四五”危废管理“十条”改革措施,“无废城市”协同增效取得新进展,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安全处置,攻坚克难锰污染综合整治完成阶段性目标。深化落实2023年度云贵川渝四省市“白名单”制度,纳入“白名单”危险废物种类从上一年度的30种增加到48种,与河南省新建立17种危险废物“白名单”。

此外,重庆将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许可、执法等方面推出各项惠企措施;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等工作;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绿色转型,鼓励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行业,以及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控排企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实施绿色低碳改造。推进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探索排污权与碳排放权联动机制;有序开展气候投融资市级试点,支持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深化合作;推进建设长寿经开区、璧山高新区等9个市级近零碳园区,推进公共机构、校园、景区等领域近零碳试点。

重庆将在9个园区实施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

▲向霆回答记者提问。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向霆介绍,重庆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的建设主要围绕五方面:首先是园区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碳排放管理机制,探索实现精准、智能、便捷的“智慧碳管理”;其次是推动园区内企业现有生产方式数字化和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低碳水平;三是结合园区用能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多元能源协同供应;四是创新工业技术减排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应用场景及载体,充分挖掘园区建筑、交通脱碳减排潜力;最后是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园区内企业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企业员工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王邦平介绍,此次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遴选中,综合考虑了各园区工作基础、实施意愿、推广示范效应等多重因素。比如重庆数智产业园在5G、大数据产业产业集群方面代表“十四五”期间我市制造业绿色发展方向;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钢铁、化工产业集群,传统高排放行业具有更大降碳空间;开州高新区是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纽带,是引领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很强区域示范带动性。

实施23项重点任务

川渝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保

今年,川渝将从四个方面共同实施好23项年度重点任务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保。

王邦平介绍,川渝将积极推进环境管理协同联动,协同推动固废、土壤、噪声等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及规章制修订,发布实施玻璃、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及页岩气开采业水污染物等地方排放标准;加强联动督察发现问题跟踪督办,常态化对毗邻地区开展涉水、气、固危废等方面的跨区域联合执法;联合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活动,加快构建成渝地区生态环境智慧感知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筹备开好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川渝将深入实施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共同出台“六江”生态廊道规划,提质共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协同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加强毗邻地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建立川渝高竹新区试点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调机制;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共同实施长江上游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制定川渝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高质量实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不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川渝还将持续开展跨界污染协同治理,协同推进琼江、大清流河等跨界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实施南溪河(兴隆河)、涪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河;突出川渝毗邻地区及传输通道城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常态化推动两地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开展协同错峰生产;制定毗邻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开展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在重庆全域和四川8个市开展“无废城市”共建,探索开展“无废集团”试点,将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拓展至湖南、湖北,助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在此基础上,川渝将加快探索绿色低碳协同转型,加快实施“双碳”联合行动,持续推进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和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协同实施区域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联合开展减污降碳科技攻关,共建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携手推进两江新区、天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推动成渝碳普惠互认和对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

严查高考、中考期间噪声污染

“考试季”即将来临。为确保高考、中考考生有安静的备考和考试环境,从高考前15日至中考结束(5月23日至6月14日),重庆全面启动了严查噪声污染确保高考、中考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严查噪声污染。

向霆介绍,针对近期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工地,全市生态环保系统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要求相关工地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认真开展防尘降噪整改,并严格按照高考、中考管控要求组织施工作业,最大限度减少正常作业对周边居民影响。

高考、中考期间,除抢险、抢修的夜间施工外,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部门不得出具夜间施工证明;高考、中考期间,在考场周围100米区域内,禁止进行产生环境噪声的作业。

市、区县生态环境部门将会同教育、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成立专项执法组并以突击检查形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工地和考点周边在建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情况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在高考、中考期间,如发现在居民区、学生宿舍、考点周边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违法违规施工导致噪声扰民的,市民可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进行投诉。

主编:周雨

编辑:袁文蕙

校对:柏云辉

审核:付爱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