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在我区高标准农田里,穿梭其间的农民正在忙碌而有序地劳作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根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
近年来,我区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南雅镇、九龙山镇、白鹤街道等30个乡镇街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2年底,我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6.26万亩,实现了粮田变“良田”的宏伟目标,不仅为粮食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还夯实了稳粮强农根基。2022年,全区粮食年产量达59.5万吨。
高质量建设
确保粮食产能提升
只有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对耕地实施高质量建设、高标准保护,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日前,记者走进白鹤街道东华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我们动用30台挖掘机和两台吊车,已完成PE管道的安装、高压线架设等作业,努力完成1176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项目工作人员王启培介绍。
与一般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具有耕地质量高、抗灾能力强、资源利用率高、粮食产量高等优势。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粮田变“良田”,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农民劳动生产成本,为农业节本增效、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前,沟渠到处淤堵,大型农业机械根本无法耕作,插秧、收割水稻只能采用人工,工资高、效率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大型农业机械进出自如,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重庆五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安表示。
高效率管理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如何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日前,农业农村部出台了未来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未达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指导各地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等措施,让我们茅塞顿开,给我们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确保建成一亩、见效一亩、管好一亩,我区建立了统一的管护机制,落实了专职管护员,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要求他们熟悉管护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的布局和现状。对专职管护员实行统一培训并纳入绩效考核,考核涉及管护成效、工作进度、生态保护等内容,对于考核结果为“好”的管护员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管护员的管护积极性。
同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三统一”机制,即统一设计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实施主体,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控施工工艺关。建立定期会商调度机制,现场监督作业,每月上报进度。同时,还对每条渠、每条路、每亩田都落实了负责人,确保高标标准农田质量好、建设效果佳。
今年我区在完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上,还加快了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健全了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建成一块成功一块,成功一块利用一块,实现了高效率管理,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达到了持续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效益的目的。
“大数据管理平台就是在农田里安装小型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智能水肥一体机等先进农业设备。对农田的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度、虫害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实现高效率管理。”白鹤街道东华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
高水平利用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高标准农田的建成,可以促进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显著提升了水、肥、药的利用效率,节本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九龙山镇么店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村民们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利用赞不绝口。“村里现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原来的小块地都整合成大田地,大型农业机械都能进地作业,耕种方便多了。”种粮大户李谋兵高兴地说,以前那些小块地都没人种了,很多都是撂荒地,现在基本都利用起来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
在竹溪镇平溪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还实施了水稻+再生稻、水稻+蔬菜、稻鱼+稻虾+稻蟹等综合种养模式,有效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综合种养,其粮食亩产量可达2000斤,经济收入达5000元。
“自从改造了灌溉设施,我们耕地质量提高了,而且浇地也省水,每亩地的产量能提高80公斤左右。”南雅镇新全村党支部书记贺伦昆说。
“建好高标准农田,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区将继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积极探索,谱写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乡村振兴助力。”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熊瑛 通讯员 李家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