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新兴产业的观察者,我们也持续跟踪了氢产业。提及我国氢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提及的是广东佛山市在氢领域的布局和探索。
几周前,董指导到佛山进行了产业调研,拜访了多家公司,并和许国先生进行了学习交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许国,1966年1月出生。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任广东佛山市政协党组成员。曾任湖南省湘潭市二中历史老师;广东清远市委副秘书长;广东英德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广东清远市副市长;广东佛山市副市长、常委。曾挂任广东云浮市委常委、副市长,广东佛山帮扶云浮产业园区总指挥。
因十年如一日致力引进、消化、创新加拿大巴拿德公司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缩短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差距,卓有成效布局中国氢能汽车推广示范城市工作,推动氢能全社会广泛应用,2022年被国际氢能协会授予“研究员奖”,正式列入国际氢能协会网站世界笫18名,中国第一人。
许国先生善于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观察产业发展的趋势,其原创系列文章《人类氢时代札论》对氢能产业的变革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作为一线参与者,也给读者提供了有很强的洞见性。
其系列文章近4万字,而本文则摘选了其中部分章节,经许国先生同意,进行编排,从产业宏观、落地经验、未来展望等角度,为大家了解氢产业提供一些视角。也欢迎对氢产业有关注的朋友,添加微信、参与日后的线上、线下讨论活动。
以下为正文。
眼镜蛇效应:为什么要发展氢?
荷花成功定律:氢的临界状态
佛山发展氢,有什么诀窍?
佛山粤菜顺德菜名扬天下,被联合国网络创意城市命名为“世界美食之都”。顺德菜有一个叫“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意思是顺德厨师只要有一道招牌菜,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人来吃。
佛山“一张白纸”推动氢能产业,实际上只有简单"三招秘诀”:一招是“用技术开路”;二招是“用产品说话”;三招是“用市场检验”。这"三招”互有区别,也互有联系。主要立足于用“高铁模式”引进、消化并提升加拿大巴拉德公司比较成熟、而且适合中国市场环境的商用车燃料电池电堆技术,来加快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步伐。
巴拉德9SSL燃料电池生产线签约仪式
首先是建立平台。通过云浮园区国鸿平台,合作组装、研发生产和运营28台城市氢能公交车示范线路,引进FC-9SSL氢燃料电池技术转让及合作生产线建设,完成“跟跑”阶段性任务。
其次是二次创新。对生产线持续改进、提升设备精密度和操控一致性,使自身国产重塑/国鸿自主电堆卡文3系列,相较巴拉德进口电堆MD30系列性能指数有较大提高,而且价格降低20%以上,在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方面更优,使园区自主电堆的市场占有率连续4年全国第一,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1亿公里。
这一步佛山主要是依托云浮园区氢能产业平台完成的,从现在来看,做得相当成功,而且还延伸出了广州黄埔区鸿基创能氢能系列项目。
第三是迭代升级。高度重视企业全球化布局,加快产品迭代升级。上海重塑科技集团拥有双研发中心,北美研发中心进行原型机研发,在上海进行电堆模块开发与测试,在佛山进行电堆及MEA等核心材料及零部件国产化、规模化生产。该公司产品已历经三代迭代,实现了从与国际主流产品跟跑、并跑,发展到当前开始领跑的跨越。
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佛山通过引进、消化和提升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燃料电池商用技术,用短短六、七年时间形成了从燃料电池电堆端到核心材料端,从整车生产端到制氢加氢端,从先进适用技术研发端到专门产业基地端的氢能产业生态集群,实现了中国氢能产业化发展从0到1的突破。
由此佛山也走出了超薄石墨板电堆和核心材料全部国产化的独特路子,有了“世界氢能看中国,中国氢能看广东,广东氢能看佛山”的行业评价。
发展氢能,要打破三大认知误区
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氢能产业正在发生三大趋势性转变:
一是预判年内氢能产业发展将会由过去的地方战略和区域合作,向省级战略尤其是国家战略和央企推动转变。
央企也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期园区全面启动了与中国神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广核的战略合作,而且这些央企都是主动找上门跟我们合作的,这也意味着央企更多介入到氢能产业发展当中。
二是氢气生产企业逐步由工业气体生产经销商,向清洁能源提供商转变,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柯总曾明确讲过这个观点。实际上,我们园区合作方广东联悦气体公司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向清洁能源提供商角色转变,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三是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量产的氢能汽车由成本奇高向纯电动车成本看齐转变。
正如专家所谈到的,我国最开始引进的氢能公交车是200万美金一台,超过1000万人民币每台。纯电动车在最开始引进的时候价格也要超过1000万人民币每台,但是现在可以说园区量产的氢能公交车成本可以做到与纯电动车价格相差不大。佛山、云浮两市率先开通的2条氢能公交车商业化运营线路,目前其经营成本已经与汽柴油车辆经营成本基本持平。
如果氢能汽车大规模推广,运营成本肯定会低于汽柴油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在真正的市场推广当中,氢能汽车具有巨大市场推广价值。
但是,我一直认为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首要打破三大认知误区至关重要:
第一,打破“谈氢色变”的认知误区。
“谈氢色变”这句话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第一届氢能标准委员会主任陈霖新老先生对我说的。政府和社会对氢气这种危化气体比较惧怕,谈到氢气总是不自然地就和氢弹联系到了一起,氢弹比原子弹爆炸还要厉害很多,大家都比较害怕氢气。“谈氢色变”的社会氛围普遍还比较浓。
云浮园区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首先就是打破这种认知误区。在2015年我们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国首个地市氢能产业发展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号称中国地方氢能产业发展的“黄埔军校”,培训效果就是提高和统一思想认识。
“谈氢色变”还体现在影响和制约加氢站建设方面,由于缺乏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行政审批规范等,推动加氢站规划建设的各种辛酸苦辣我们都尝到了,最终我们通过创新实施联席会议、专家评审和联合审批机制,推动加氢站在佛山、云浮两市的规划建设,但实际操作起来也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下一步采用撬装式加氢站的方式建设加氢基础设施更高效便捷。
优势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可以作为氢能企业配套附属设施来建设;二是建设撬装式加氢站只需要进行备案就可以,这个比较关键;三是没有固定建筑物,不需要经过规划建设部门繁杂的行政审批手续;这些优势可以尽可能简化和缩短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的流程和时限,便于快速推动加氢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完善。
“谈氢色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没能对氢有足够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氢还片面存在比较多的误解。
日本在2007年发现氢的抗氧化作用后,对氢的探讨和发展已经快速进入了氢健康产业领域,比如说像水素杯、负氢保健药等等,都被证实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多的好处,我大胆推测人类“长生不老”的药物很有可能会产生在氢领域,所以我们提出的理念是“人,没有氧活不了,没有氢活不好”,以此来打破“谈氢色变”的思维误区。
第二,打破“大鸡不啄小米”的认知误区。
所谓“小米”是指现阶段氢能产业相对其他成熟产业来说还太过于小众。目前中国研究氢能领域的院士只有一位,衣宝廉院士是行业内泰斗级人物,全国真正从事氢能研究的专家学者总数可能不超过300人,国内参与投资发展的企业也很少,氢能产业还太过于小众。
对于像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专心致志发展氢能这一小众产业,大家一定认为是脑子进了水是有问题的,多数省份根本不愿意花专门精力来发展氢能产业,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及研发水平与国外差距比较大,应该落后10到15年。此外,我国的一些央企也不屑于推动这一小众产业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拥有大体量的央企都或多或少有着“大鸡不啄小米”的想法。
实际上我们认为氢能产业目前虽然是小众,但完全能够达到“以小博大、小中带大、小中见大”的产业发展成果。氢能产业实际上是没有“天花板”的产业,借用行话来说就是“颠覆性”的产业,我们只要想一想氢能汽车取代传统石化能源汽车市场就可以知道,氢能产业规模是如何巨大。
此外,氢能产业还广泛涉及清洁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化工产业、农业乃至医药健康产业等等,氢能产业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我们园区的发展规划就是坚定不移把氢能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我们在两年多前就定下这个总基调,现在广州开发区也做了个和我们产业吻合度非常高的发展规划,主要考虑到深圳比亚迪在纯电动车领域已经难以超越,所以他们把氢能产业视为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
第三,打破“叶公好龙”的认知误区。
实事求是地说,氢能产业是属于非常超前的高科技产业,说起来可以非常好听、振振有词,但实际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很多地方也都接受不了,我最大的体会确实是步履维艰,到处充满艰辛和“陷阱”。为了打破“叶公好龙”的认知误区,我们园区突出做到了三点:
一是以政治家办氢的气度无私无畏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出于工作需要也为推动氢能产业顺利快速发展,我本人由佛山的市委常委转到副市长,因为企业一般都是跟着人走的,我想如果离开了我们园区,恐怕氢能产业还没起好步就倒下了,从这个角度为了产业发展我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园区,要继续做这个总指挥。同时,作为总指挥我个人绝对不能和产业有任何的私利夹杂其中,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二是要有“敢于担当、精于担当、勇于当担”的精神气魄解决关键问题。培育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要做法是运用“轻资产”模式,也就是具体项目民营资本占比51%,是相对控股方,国有资本占比49%,逐步实现评估增值退出的办法,这种“轻资产”模式体现出敢于担当的气魄,也就是敢于借钱给民营资本运作发展项目,敢于在项目关键技术引进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此外,园区的决策机制非常简单高效,概括起来就是我作为总指挥“说了算”,管委会主任作为法人代表“签了算”,干部和企业大家“干了算”,这也为我们赢得了难得的发展先机。
三是不能得“红眼病”。2016年,园区以3倍溢价退出项目10%的国有股份,把投入项目的国有注册资金基本退了出来,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我们园区准备以9倍溢价再次出让其余24%国资股份,说实话像这样风投企业参与这方面的利润是非常大的,国资尤其是政府在这方面不能有“红眼病”,一定要破除“红眼病”才能真正把氢能产业给发展起来。
经过两年不懈努力,园区终于把氢能产业做到了成功的边缘,突出做到了三点:
一、园区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最大风投,敢于投钱;二、园区是氢能产品的最大买家,尤其是氢能公交车、氢能物流车方面最大的买家。在产业发展初期促进形成了产业闭环运作,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先去试用氢能产品,可以说早期市场是难以形成的。
三、园区是氢能基础设施的最大投资者。已经组建了16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30亿元的氢能产业基金,正在建立30亿元的氢能汽车运营基金,都是为园区氢能产业发展而配套的。
按照目前广东省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如果在广东各地市都推广氢能公交和物流车,氢能产业肯定很快就会发展起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古人说,凡预则立,不预则废。这种“预”更多的体现在思想上的提前准备。一定要首先打破过去固有的认知误区,以全新的思想观念推动全新的产业超常规发展。
欢迎产业人士添加,后续参加线上/线下交流等。添加请备注:名称+公司。
延伸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