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急诊,提起ICU,想到的是各种急危重症,身处其中的医生在每一次全力以赴之后,可能都会想,怎么能不让他发展到这一步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陈伟峰医生带着这样的思考,从一名急诊ICU医生转岗成为一名全科医生。国家“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核心是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钱,在以疾病为中心转变成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当下,把患者拦在ICU之外,做好疾病的预防、延缓疾病的发展,全科医生能做什么?本期《略知二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陈伟峰分享她的心路历程。
讲述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 陈伟峰
陈伟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成为一名医生似乎没有悬念。
我的母亲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她当医生很有成就感,南下干部的父亲常常有着母亲比他更受人尊重的感受。我从小也没有想过长大后要学什么,但因为父母的关系,考大学时,我顺理成章学了医。
上世纪9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在武汉中心医院当了一名医生,2000年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一直在急诊、重症医学工作,直到2017年,我的工作出现了变化,我转岗成为一名全科医生。
虽然现代医学手段很多,但由于疾病的不确定性和人体的复杂性,的确有很多无助的地方。在急诊和ICU,医务人员投入了大量心血,患者及其家属花费了大量财力,但仍然存在病情无法挽救的情况。医生内心感到痛苦,常常与患者家属共情。把患者拦在ICU之外,可能大多数急诊和重症医生都有这样的强烈念头。
其实大多数疾病或损伤可以通过预防来减少,如果人们能够降低患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风险,或者在患病后有效管理自己的健康,减少潜在的并发症如脑梗、心梗、器官衰竭等的发生,就可以避免急诊室的救治。此外,提高社会对急救知识的普及也能减少伤害和次生损伤的风险,从而降低进入ICU的机会。
如何预防疾病、如何更好地管理慢性病患者,以及如何普及急救知识,这都是我们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的责任。在深圳,尽管在高精尖技术方面与北上广相比存在一些差距,但深圳在疾病防治理念、全科医学的重视程度、社康医疗和全科医生培养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我们深圳市二院拥有一支充满理念和热情的全科医疗团队,致力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秉承着生理-心理-社会的全科理念,同时注重培养下一代全科医生,用同理心对待每位患者。
今年我们接诊了一位印象深刻的肺栓塞患者,他的病充满了挑战和启示。这位患者20多岁,最初因“发热、胸痛1天”而入院,然而,20天前他曾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多处外伤,包括皮肤裂伤、多处肌腱断裂、胸腹部损伤等。当他来到我们医院时,除了身体的不适,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的情绪异常低落。经过详细检查后发现,他患有肺栓塞,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有时会危及生命。幸运的是,他的病情相对较轻,不需要进行溶栓治疗,可以通过抗凝治疗来缓解症状。
我们一起回顾他的病史,近期他严重受伤、大量出血、多次大手术,最后双下肢石膏固定稳定出院。然而,由于近期的大创伤及手术、后续的下肢制动,又导致了患者肺栓塞的发生。
在这个案例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致力于医疗方面的工作,作为全科医生,还希望给予患者全周期、全方位连续性管理。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病史,我们发现他之所以会有外伤,是因为独居且未携带通讯设备被反锁在洗手间,不幸出现了下肢受伤流血,在危急情况下,他选择冲破玻璃门自救。因此,除了医疗治疗,我们还关注了他的心理状态,为他提供了急救知识、宣教何时拆除石膏、如何康复活动,以及应激性溃疡后服用抗凝药物的注意事项等。
后续患者在我们科门诊复诊,他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精神状态也有了积极的转变。这个案例突显了全科医生在综合医疗管理方面的作用。
以前我在急诊、在ICU工作,接触过很多危重症患者,我可以通过气管插管、呼吸机、血液透析,甚至ECMO等现代医疗技术来延长患者的生命,但我更希望的是,通过我们全科医学的发展,让更多人不用走到这一步,做好疾病的预防,把他们守护在ICU之外。
如果说ICU是疾病治疗的后端,那么全科医学就是负责前端的关键一环。作为一支全科医生团队,我们的工作不仅局限于医院,每周我们还会参与社康工作。在深圳,社康家庭医生管理了辖区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这不仅降低了医药费用,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全科医生团队深知,通过全面的健康管理,我们能够真正预防疾病,让患者避免昂贵的急诊和住院治疗。此外,我们不仅注重身体健康,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以提高他们对医疗的依从性,真正履行健康守护者的角色,做好人民健康的守门人。
统筹:南都记者 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通讯员:帅菲斐 王璐鑫 吴文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