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天天热门:武强 田野上长出爱乐之城(城市味道·行走县城看中国)

2023-07-05 11:02:12 来源:人民日报

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组装萨克斯。  苏小立摄

位于周窝音乐小镇的世界乐器博物馆。  赵宏超摄


【资料图】

游客在周窝音乐小镇体验乐器演奏。  苏小立摄

傍晚,村民们结束一天的劳作,从田间或乐器厂归来。洗去尘土,邀上三五好友,坐在院子里吹起萨克斯、长笛。优美的旋律飞出小院,穿过田野,在夕阳下回荡……

这里是地处华北平原、滹沱河畔的河北衡水武强县。

走过千载岁月的武强,有着传统的一面:自宋元以来以年画闻名,五福临门、四季平安、三阳开泰……一张张构图饱满、色彩鲜亮的年画,承载着悠悠乡愁。

近几十年来的武强,又有着新潮的一面:拥有60多家乐器制造企业,长笛、萨克斯、单双簧管等西洋管乐器产量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乐器出口地。

游武强、品音乐,俯仰之间,体验旧与新的交融,感悟音符与生活的和鸣。

变奏曲

一个土生土长的村庄,长出音乐小镇

旭日初升,行至距离武强县城不到10公里的周窝镇周窝村,“周窝音乐小镇”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不远处,巨大的金色小提琴雕塑仿佛在弹奏一曲乐章。

一踏进村里,浓郁的音乐气息便扑面而来。街头巷尾的广播里,回响着优雅轻柔的钢琴曲;沿街墙面、地砖绘着钢琴、吉他的图案;道路指示牌设计成了音乐卡带,垃圾桶也做成了手鼓形状;室内室外、墙面树梢,挂着吉他和萨克斯做装饰;带有音乐元素的艺术涂鸦,别有一番韵味。

时间充足,不妨再去提琴乐器体验馆等特色场馆看一看,到艺术电影院、咖啡厅等文艺范的店铺打卡,走进世界乐器博物馆参观1500件珍贵乐器……在周窝村,一砖一瓦充满乐器元素,一草一木浸润音乐氛围。

“咱周窝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是充满艺术气息的音乐小镇。”周窝村村委会主任周志学介绍,村民1/3都在乐器厂上班。

这个不大的村庄,如何建起一座音乐小镇?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西洋乐器的需求量骤增,村民陈学孔发现了商机,带着在外地学到的乐器制造技术回到武强,与村民周国芳合作,成立了县里第一家乐器厂。

黑管、萨克斯、单簧管等乐器每件都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配件,“制作这么精致的乐器,最初的困难可想而知。”陈学孔说。跟着大城市乐器厂来的技术员认真学,用白菜帮子、胡萝卜削出零件模型反复练习,几个月下来,庄稼人成了专业工,做出的产品销售到大城市,获得了认可。

随着进一步引入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乐器厂发展为金音乐器集团,探索打造中高端产品,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如今,集团的产品已囊括木管、铜管、提琴、吉他四大系列100多种,西洋管乐器年产量100万件,产值4.26亿元。

然而,“周窝村硬件条件差,很多外地客户不看好,企业发展招聘的专业人才也留不住。”陈学孔感慨,乐器产业虽然给百姓带来就业、提升收入,但村里的旧貌仍未改变。

对此,衡水市和武强县决心拓宽乐器产业链,将音乐融入居民生活,打造融乐器生产、旅游体验于一体的音乐小镇。

改造缺资金?衡水市对周窝村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各个县区认领翻新闲置小院。发展没经验?武强县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引进专业的文化旅游公司整体规划,在保留北方民居风貌基础上,“一门一景、一户一品”,对民居院落进行单体规划设计、艺术包装。

2012年,周窝音乐小镇初步建成。小镇打造了特色民宿、咖啡屋、乐器体验馆等80多套院落;新建了周窝音乐体验中心、世界乐器博物馆等场馆,供国内外院校师生、音乐从业者、影视公司等开放使用。2019年7月,周窝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2年7月,周窝音乐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如今,武强依托乐器产业优势,将周窝村打造成集乐器生产、观光旅游、体验教学、文艺演出、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音乐小镇,发展音乐文旅产业。2022年全县乐器产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9.12亿元,同比增长18.7%。

交响乐

乡亲们在家门口享受音乐会,吃上“音乐饭”

在周窝音乐小镇里,有一道“网红打卡墙”:近万片鱼形木板组成一条几十米长的“巨龙”爬满几面墙,每一片都有着与音乐有关的图案和文字,五彩斑斓。这是2013年小镇举办首届乡村艺术节时,由30多名艺术家驻村带领学生、村民、游客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们鼓励村民参与创作,他们说,画得不好没关系,要敢于展示自我,把自己想到的用笔写下来、画出来就成。”周窝音乐小镇游客中心工作人员葛杏丽说。

有了舞台,还要有演出。近年来,小镇加强线上线下策划推广,陆续组织中国吉他文化节、麦田音乐节、露天广场音乐会、艺术家采风等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演奏家、歌手、乐队等前来演出。游客既可以观看表演,又能欣赏小镇特色音乐风貌,体验乐器的制作过程,还能购买原厂直销的乐器。

“很多游客说这里将北方村庄的气质与音乐文化相结合,很独特。”葛杏丽说。

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看点。开放至今,音乐小镇每年都举办涵盖音乐、美术、影视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大小活动。一场场活动成为一张张展示小镇音乐文化的名片,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享受音乐会,吃上“音乐饭”。葛杏丽说:“现在村里大爷大妈看到游客过来,都能聊上几句,还会推车叫卖自己种的农产品。”

在音乐会馆乐器体验店,店员韩强一边抱着吉他,一边向游客介绍,时而即兴弹上一首,引来阵阵叫好。

40岁之前,韩强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种了7亩地,偶尔在附近工地上搬砖打零工。”韩强说,音乐小镇改造时,他在现场刮腻子,一来二去对吉他弹奏产生兴趣。40岁以后,韩强成了小镇乐器店里的销售兼乐手,“光景好时,一天能卖三四把吉他、提琴,一年能挣7万元。”

逛累了歇歇脚,不妨去麦穗咖啡屋坐坐。音响里放着欢快的爵士乐,墙上张贴摇滚明星海报,挂着流行音乐杂志。店主刘美宁原本是县城超市的理货员,几年前来小镇经营咖啡馆,“听着音乐,看着客人喝着自己磨的咖啡,很闲适。”

“建设周窝音乐小镇,要让发展成果惠及村民。”武强县委书记王悦说。据悉,周窝村年人均收入由建音乐小镇前的3000多元增至如今2.5万元,还带动了周边西辛庄、李封庄等6个村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小镇业态,加强招商引资,打造周末旅游文化。”武强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默说。

如今,武强各类乐器制造相关企业也发展起来。当地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占地3平方公里的乐器文化产业园,先后引进德国顶尖乐器企业,实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县乐器企业发展到63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

大合唱

与生活共鸣,音乐成为县城的文化底色

手指拨弄、闭目吹奏,身体随着节奏摇摆。聚集的人越多,演奏者越兴奋。

漫步音乐小镇,十字路口,一名吹萨克斯的老人引起了记者注意。老人名叫郭玉管,吹奏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旁边的小孙女挥着手“指挥”。

60多岁的郭玉管过去在金音乐器集团干了20年乐器抛光,却对音乐一窍不通。这也是大多数村民的生活写照。“大伙儿虽然在生产线上整日操作,可没有真正接触乃至享受音乐。”周志学说。

乐器是饭碗,更是生活。伴随着一场场音乐活动,一颗颗音乐种子也在村民心里生根发芽。王悦介绍,小镇多次举办公益课程,邀请专业音乐老师定期教村民们演奏乐器,还联系企业赞助乐器。郭玉管如愿收到了一支中音萨克斯。

此后,郭玉管变成了邻里口中的“郭大管”:她每天最大的乐趣,便是给游客演奏刚学会的曲子,时不时找常住村里的外国音乐家“切磋”一番。她拿出厚厚一沓纸展示给记者,纸上全是手写的乐谱和歌词,足有上百张,记录着从入门开始练习的各种曲目。

“吹萨克斯很快乐,增强心肺功能,锻炼手指灵活性。”郭玉管说,“以前我对自己的名字不是很满意,接触萨克斯后发现,这个名字多么契合音乐!”

音乐,正逐步成为武强的文化底色。

近年来,武强县累计投入近30亿元,建设音乐公园、音乐体验中心、乐湖东岸艺术园、音乐小镇环城水系等重点旅游项目,成为市民游客休闲体验、观光打卡的好去处。

夏日夜晚,皎皎明月映入湖中,漫步在形如一把吉他的音乐公园中,晚风轻柔,乐声悠扬。年轻人对着萨克斯、单簧管等器乐雕塑拍照打卡,老人带着孩子认识贝多芬、肖邦等音乐大师的雕塑。村民们自发成立的多支乐队在广场上演奏,引得众人喝彩,韩强和几个村民成立的“老男孩乐队”也在其中。萨克斯爱好者周金香说:“乐曲旋律有欢快的、庄严的、忧伤的、浪漫的,心情跟着音乐走,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了。”

武强还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分层推进“乐器进校园”,为学校配备萨克斯、长笛、葫芦丝等乐器1200余件,培养专职和兼职音乐教师140余人,打造15所试点学校,参与学生达万余人。

与田野相伴,与生活共鸣。在武强,随处可听、可见、可感知的音乐元素,跃然成为这座北方小城的独特“音符”。悠扬浪漫的管弦乐曲,与传承千年的县城文脉交织共鸣,在更多人的热爱与演奏中,一座爱乐之城正蓬勃生长。(本报记者 张腾扬)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5日 第12 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