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贡湖大道的耘林康护中心,有一支年轻的康护师团队。9名年轻人,平均年龄28岁。他们朝气蓬勃,成了养老公寓里老人的“守护者”。
这一职业需要第一时间响应老人的健康需求,及时购药、送医、指导康复等,成为当下一种新兴职业。
(相关资料图)
为老人调试康复器材
悉心为长者守护安全健康
1996年出生的潘静,学的是康复治疗技术,毕业后就在养老机构里工作。与养老院的护工不同,康护师需要更为专业和细心。每天迎着朝阳,潘静早早地来到工作岗位,把康护中心打扫得窗明几净,这样的环境会让老人心情愉悦。
老人们的早锻炼,以八段锦为主,潘静会把大屏幕电脑一体机调试到位,推入大厅通道,老人们只要跟着视频就可以锻炼起来了。
这时候,另外一些公寓内的老人会下楼量血压、测血糖。潘静顺便和老人聊聊天,排解他们的烦恼,同时帮他们记录下测量数据,做好健康档案。一些需要日间照护的老人也会来此,潘静会帮他们调试康复器材,进行相应部位的训练。天气好的时候,她还会陪老人在旁边的绿地上散散步、做做五指操等。
趁着早锻炼的时间,老人们会根据自身需要寻求帮助。有的老人常用的慢病药物没了,希望康护师帮忙配药;手机铃声突然不响了,请求帮助调试一下。有些老人喜欢读书看报,潘静会准备好纸和笔,方便他们摘抄;有的老人还要进行吸氧、艾灸等康复理疗,需要一一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
养老公寓24小时有人值班,万一有老人生病,康护师能够迅速联系家属或医院。有一次,轮到潘静值夜班,公寓内有老人拉“铃”,说感觉心跳快、头晕,当时一查血压,上血压达到180,潘静立即联系老人子女,一起把老人送进医院。还有一次,有老人感觉心脏不舒服,当时老人的子女感染了新冠病毒,怕传染没法前来。潘静当起“临时家人”的角色,连夜送老人去了医院。
随着老年人越来越长寿,消除他们生活中的各种隐患,提高生活质量,让像潘静这样的康护师有了更多用武之地。在养老公寓,一些老同学、同事或昔日闺蜜会相约一起来养老。这些老人,有的子女在国外,有的丧偶独居,最担心疾病发生时无人知晓。康护师会定期上门做“独居拜访”,遇到突发疾病能第一时间送医,给这些家庭带来了安全感。
为老人记录健康数据
照料与陪伴让晚年更多彩
潘静说,她所在的耘林公寓内,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活力老人”,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她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让他们防病于未然。
除了护理之外,潘静会用特有的细心照料老人。每天,她会去一些不方便下楼的老人家中取饭盒。带上菜单,了解老人想吃哪些饭菜,在美食大厅帮老人打饭装盒并送上楼。她还会留意当天有哪几位老人没有下楼,然后一一致电看他们是否有意外、是否需要帮助。
“在养老公寓内,活力老人更多,他们参与社会度高,精神生活更丰富”,潘静表示,养老公寓里的老人非常注重业余生活,会弹钢琴、看电影、学插花和敲空灵鼓等,让她看到了晚年的另一种可能。
针对老人们的精神需求,养老公寓里经常举办各类活动。老人们一起弹琴、唱歌,在欢乐的音符中愉悦身心。逢到各种传统佳节,比如端午、中秋,大家一起包粽子、做月饼。老人们住在一起,互相认识后,一起排练舞蹈,或是打牌下棋,非常开心。潘静说,康护师能做的是让这些快乐加倍,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多彩。
照料与陪伴让潘静和老人们之间有了深厚的情谊,老人们把她当成自己的晚辈,经常会带些饼干之类的小零食给她。看到老人们,潘静也觉得就像在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这份工作很有意义,自己也有变老的一天,老人的今天,其实就是自己的明天。”
据悉,去年,“健康照护师”作为新职业正式纳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旨在化解“有老有小”家庭的照护难题,也让更多年轻人有了新的职业目标。他们运用专业知识,提供生活照料、预防保健、营养改善、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服务。有关预测数据显示,未来5年我国健康照护人员市场需求量在500万以上。(记者 黄孝萍/文、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