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家暴”话题再上热搜 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2023-08-18 10:37:49 来源:江南晚报

女性平均被家暴35次才会报警,上周末,这个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诸多讨论,单日阅读量超过600万。有人对数据表示怀疑,有人讨论如何避免家暴。那么这个数据从哪来?事实真的如数据显示的那么可怕吗?昨天上午,记者咨询了专业人士。

多次家暴后才报警?肯定的!

35次家暴后才会报警,这个数据是否真实?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法官顾玫表示,她们并未做过类似的统计,因此无法确定这35次的数据是否准确,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报警的家暴案件中,必然存在多次家暴行为。


(资料图片)

一般来说,在婚姻关系中,婚姻时间越长,夫妻关系会磨合得越来越和谐,但是在顾玫此前接触的一起案例中,前来咨询的是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这就让她很纳闷:“怎么反而到了晚年,才来说存在家暴的情况?”这名老太说,其实自己遭受家暴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考虑到一旦离婚,自己不确定能否独立抚养两个孩子:“如果扔给男方,自己是解脱了,但是孩子会不会受到伤害?”正是这种种原因,使得老太没有付诸法律,等到如今两个孩子成年了,也能够独立生活了,老太太便有了“为自己而活”的念头,在某次和丈夫因琐事再次爆发矛盾后提出了离婚,并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

家暴咨询呈下降趋势

顾玫是新吴法院大玫法官工作室的负责人,是无锡首个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家暴是常见的咨询内容之一。顾玫表示,从数据来看,近几年家暴咨询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这既有生育率降低等客观因素影响,也有市民法律意识提高的因素。“家暴具有隐蔽性,往往需要被家暴者自己提出来才能被发现,因此,预防家暴的源头是做好普法宣传。”

“大玫法官说家事”这个栏目已经开设了多年,顾玫能够明显感觉到市民对于家暴的认知和维权意识都在不断提高。“前些年刚开始推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时候,我们觉得很难推进,原因就在于证据太少。”顾玫介绍,很多被家暴者并不知道该如何固定证据,只会下意识地报警,但是当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笔录上一般只简单记录了双方因故发生推搡等情况,至于推搡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是不是单方的长期性的暴力行为、会不会对受害者后续的生活有威胁等大多没有记录,这就使得家暴行为难以判断:“现在,越来越多的家暴案件中,公安机关在前期就会出具告诫令,这就让后续家暴行为认定有了最直观的证据;当事人也会有意识留存如就医证明、医疗记录、社区调解记录等。有了这些证据,我们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会更加高效。”

老人、儿童也需被关注

顾玫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暴不仅发生在夫妻之间,以老人、儿童为施暴对象的家暴行为同样不少见,但在实际工作中,她从来没遇到过以老人、儿童为主体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大玫工作室运行多年来也从未接到过这样的求助。“我们希望受到暴力行为的人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法院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尺度是越来越宽松的,只要有初步的证据,法院就会出具保护令。”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反家暴需要构建一个涉及公安、社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医院、学校、民政、专业性社会服务机构等多机构联动的社会支持体系。去年开始实施的《江苏省反家庭暴力条例》也强化了家暴不是家务事的观念,并设定了强制报告制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向公安机关等报告家庭暴力行为,查实后可以认定为见义勇为。顾玫发现,多数被家暴儿童没有自主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意识,一般需要学校、居委会发现后,以孩子的名义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这就体现了反家暴社会共治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发现身边有这样的情况,可以帮助孩子向公安、法院反映。比如,在医院或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发现有孩子闷闷不乐,可以问问孩子家里什么情况,及时伸出援手。”

(甄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