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每日报道: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发挥生态优势 发展乡村旅游 推动乡村振兴

2022-12-05 09:26:26 来源:金台资讯


【资料图】

编者按: 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经各省份遴选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推介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等255个乡村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其中农家乐特色村84家,吉林省8个村榜上有名。吉林这8个村为何上了农业农村部的“红名单”?跟随人民网吉林频道走进这8个村庄,倾听发展故事,感受乡村变化。u003c/pu003e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位于通榆县西北部,全村幅员面积约48平方公里,共755 户、1833 人。向海村地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向海自然保护区腹地,区内沙丘、草原、沼泽、湖泊相间分布,纵横交错;蒙古黄榆枝繁叶茂,芦苇密密匝匝生长在水边,常有水鸟出没其中。

据向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东明介绍,向海原名“香海”,因域内的香海庙得名,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及栖息地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向海便是当时被指定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仅有的几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东有长白,西有向海。“虽然全国各地景色美、环境好的地方很多,但是向海只有一个。我们就住在这么好的地方,得想办法把这里的特色、美景、文化宣传出去,让大家来这领略湿地美景,看群鹤起舞,感受向海的自然魅力。”带着这样的初心,向海村依托有利的区位条件以及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美化村屯环境,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在潜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要想发展旅游产业,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村里环境必须得好。”陈东明说。多年来,县、乡两级政府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向海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向海新村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文化广场建设、向海新村绿化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向海村还将做好美化村庄建设工作形成长效机制,组建保洁队伍,设立保洁员,定点设立垃圾桶,统一回收,打造“宜居、宜游、宜赏”的文化旅游村,极大改善了群众农闲时的文化娱乐生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生态环境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向海村迈大步走上乡村旅游发展道路。“2017年开始,村里农户陆续经营起农家乐、休闲农庄、乡村民俗以及烧烤、篝火晚会等夜间项目,赶上好年头,一年净赚10万不在话下。”陈东明笑着说,经常有从广东、北京等地远道而来的游客,住在我们村的民宿,吃这的农家饭菜。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专程到这拍丹顶鹤、天鹅、蒙古黄榆等。

据介绍,目前向海村约170位村民从事休闲农业经营。在休闲农业的带动下,约258户村民开始发展绿豆、杂粮杂豆等特色种植业,并让“向海鸭蛋”走进百姓餐桌。为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向海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下功夫,上质量、升位次,建成向海餐饮一条街,专为游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鱼宴和蒙古族手扒肉等民族风味饮食服务,娱乐场所和具有特色的蒙古包一应俱全。

向海村作为向海蒙古族乡政府所在地,域内有着浓厚的蒙古族特色民族文化传统,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向海蒙古族民俗展览馆内,陈列着蒙古族民族服饰、饮食器具、马背文化、传统手工器具等。“这些都是向海人民生活智慧凝结与传承的生动体现,它们见证了向海蒙古族文化的发展脉络。”陈东明介绍,展览馆重点反映当地的渔猎、农耕、民居、生活习俗、民间工艺等,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蒙古族历史文化,感受当地的人文情怀。

依托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向海村的乡村旅游产业越来越红火。如今,凭借向海湿地景观及仙鹤岛、揽海阁、百鸟园、沙滩浴场等旅游景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发展民宿40余处,各类特色餐饮饭店百余家,年接待游客数量3万余人次,年均旅游收入10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开发特色小镇,举办采摘、垂钓、冬季冰雪运动等活动,丰富业态。并着力打造高标准民宿村,开发旅游纪念品,开展研学项目,多措并举,多头共进壮大向海经济。”陈东明说。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向海蒙古族乡 自然保护区 蒙古黄榆 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