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焦点快报!抢抓协同机遇 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3-03-29 06:26:13 来源:金台资讯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9年来,河北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将如何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广度?日前,记者就此专访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田学斌。


(资料图片)

记者:9年来,河北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取得哪些突破和进展?

田学斌:河北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系统推进全域对接、全面承接,加快推进交通“一张网”、生态“一盘棋”、产业“一条链”,协同发展实现中期目标。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力有序。建立“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5个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全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单位4.39万个。

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轨道上的京津冀”主框架形成,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成效明显。以交通为例,河北打通拓宽京津“对接路”42条段、2540公里;跨京冀建设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建成通车。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

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开工建设,4所高校和2家医院选址落位。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

记者:在协同发展中,怎样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田学斌:协同创新是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引擎。河北重点围绕“京津研发、河北转化”要求,利用京津科技创新要素密集优势,找准河北产业链与京津创新链融合互补的结合点,带动河北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一是借力京津技术人才资源,加快钢铁、装备等产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针对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布局资源产业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三是围绕创新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研发,通过重大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和集体攻关,打破制约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做强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推动与京津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记者:深化协同发展,实践中还有哪些领域需要进一步完善?

田学斌:在推动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人才等要素开放高效流动。通过共建跨区域商品流通、资源交易等共同市场、共享平台,引导要素资源在三地更加自由流通。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两类主体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创新产业协同推动转型的机制,加快推动京津冀高端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功能定位和现代产业分工,围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跨区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锁定产业链核心环节,形成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

创新协同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规划管理、投资审批、财税分享等方面探索一体化路径;选择重点区域作为京津科技成果异地转化的示范区,打通科技成果异地转化“最后一公里”。

记者:接下来,河北将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田学斌:河北将促进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迈进。

健全工作落实、对接协作和量化考核机制,激励各地各部门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继续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因时就势拓展承接主体,重点做好在京高校、医院、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的承接工作;聚焦重点区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进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进后冬奥经济和绿色发展;扩展重点协同领域,强化协同创新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体制机制协同,加快健全京津冀三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补偿协调机制。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9日 02 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