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全球速看料】医美机构的“网红”风格背离了医疗本色

2023-04-05 09:21:31 来源:金台资讯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新近调查了解到,近年来出现一种“网红医美医院”,藏身于写字楼,甚至连门头招牌都没有,不打广告,也不借助美容美发等渠道揽客,而是凭借“网红引流”、图文“种草”,刻意规避广告监管。这些医院的营销人员为“升单”“拓客”,肆意夸大医美效果,淡化手术风险,引发大量纠纷和投诉。专家建议,消费者要加强辨别谨慎就诊,有关方面也要创新监测手段、细化执法指引。

医疗场景最常见的颜色,是纯洁的白。这是因为,诊断需要思维严谨,掺不得半点假;手术等精细操作也需要细致入微,不能出现任何虚招或花架子;医学科研更要远离灯红酒绿等喧嚣,保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包括医美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都应该是求真务实、沉稳冷静的,需要医务人员抛弃私心杂念、排除外界干扰,保持纯洁与单一。此外,医疗还应该充满温馨,很多心理咨询室、产房、婴儿室等场所以暖色为基调,是为了让患者感到安心与温暖。

然而,一些医美机构借用“网红”的方式行事,背离了医疗的本色。医美机构请人直播分享整形经历、展示医美体验、夸大医美效果、淡化手术风险,吸引求美者添加销售的微信私聊,这类引流和“种草”的做法,是“网红”吸引眼球、圈粉的惯用伎俩,把“网红”的做法照搬过来,甚至直接与“网红”合作,目的是让相关医美机构能够迅速“走红”、生意变得更加“红火”。医美服务被过度涂粉抹脂,医美机构也成为喧哗且商业味浓厚的大卖场。

这些医美机构除了带上“网红”的行事风格之外,还广泛涉及监管的灰色地带。比如,线下医美机构使用规范化名称,但网络引流则使用别称,在名称上“换马甲”,维权和监管就难以找到责任主体。又比如,在网上轻易许诺的“医美咨询师”没有资质,在线下做医美手术的医生则有资质,为医美资质查验设置了巨大障碍。或者,医美广告营销是一种说法,服务合同是另一种说法,导致医美质量承诺成为一件扯不清的事,消费维权难度明显加大。

刻意制造灰色地带、频打“擦边球”的背后,还存在更严重的“黑操作”。比如与网贷公司合伙行骗、病例填写不规范、风险告知不到位、过度实施医美手术、出事后花钱摆平、换个地方故伎重演等做法,让不少医美服务带上了沉重的黑色,经受不起台面上的监管,不少爱美者因此付出被毁容等惨痛的代价。

治理医美乱象的方法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是让医美恢复本该具备的医疗本色。既然部分医美机构争当“网红”,通过过度商业化赚取更多“黑心钱”,监管就应该多给这样的机构一点“颜色”。要积极优化更新监管方式,丰富完善治理手段,切实加大打击力度,以强大的震慑力,让医美机构知规矩、懂敬畏,不踩法律和医疗技术等方面的红线,自觉摒弃商业炒作等唯利是图的做法,用值得信赖的服务,逐渐恢复医美的行业声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