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院士科学家“组团”加入黄埔少年科学院 全国首创!

2022-08-05 14:52:48 来源:南方日报

8月4日,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举行黄埔少年科学院院长聘任、分院授牌仪式暨“黄埔10分钟科普活力圈”发布活动。

现场,院士科学家“组团”加入黄埔少年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担任黄埔少年科学院首任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唐本忠、徐宗本,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等院士、专家担任黄埔少年科学院名誉院长。此外,该区17个镇街挂牌设立了黄埔少年科学院分院,各分院均由一名院士担任院长。

同时,“黄埔10分钟科普活力圈”也正式“出圈”。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依托区域优质、强大的科技资源,构建“1+1+5+N”黄埔特色科普活力圈,在全国首创“10—30—521”科普服务体系,搭建丰富多元的科普阵地。通俗来说,市民无论在黄埔区哪一个角落,10分钟内即可到达最近的科普点,乐享30分钟科普课程,科普无处不在。

每平方公里6个科普点▶▷

串珠成链共创科普生态圈

走进生物岛实验室探索生命的秘密,在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厅一览“黑科技”,到黄埔少年科学院九佛分院聆听一场科普讲座……如今,打开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地图,面积48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共分布有2892个科普点,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6个科普点,科学之旅触手可及。

点多面广,质量也高。全区1个镇政府、16个街道办挂牌设立了黄埔区少年科学院分院,每一个分院都有一名院士“坐镇”。苏国辉、唐本忠、徐宗本、刘焕彬等院士、专家“组团”担任黄埔少年科学院名誉院长,让“最强大脑”深入基层、走到群众身边。

每一个街道能配备一名院士或专家,是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重视,也得益于该区丰富的人才资源。作为广州科技创新的主引擎,该区拥有国家实验室、大湾区国创中心两大“国之重器”,集聚院士专家团队超100个、高层次人才超1000名,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黄埔推动科普的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都值得推广!”在赵宇亮院士看来,把科普渗透到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让所有孩子能在10分钟之内进入科普点、享受科普教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赵宇亮也用行动来支持,他出任了黄埔少年科学院首任总院院长并兼任文冲分院院长。

政府引导下,院士积极带头,企业也“一呼百应”。黄埔区、广州高新区首批将在100多家企业挂牌,建立相应的科普实践基地,向社会提供特色科普服务。后续逐步扩展至全区各类优质科创企业,争取到2025年挂牌2500—3000家。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普基地、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构建了“1+1+5+N”特色科普活力圈,即培育1个黄埔特色科普活力圈,建设1家黄埔少年科学院,打造生态、协同、互助、研学、达人5条科普链,全面铺开“N”个科普点位。

在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携手下,各科普点串珠成链,形成科普生态圈,正把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建设成为青少年“离科技最炫的地方”,让每个人走进黄埔就可感受到浓厚的科普氛围。

从少年到老年▶▷

在人民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台上,院士妙语连珠;台下,学生积极提问。什么是正弦定理、什么是和角公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计算科技研究院名誉院长张景中带领学生们揭开数学“高深难懂”的面纱,让“数学好玩”的理念深入孩子们的心。

去年11月,张景中在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下称“苏元学校”)成立黄埔区首个学校院士工作室,并被聘为该区“第一科学导师”,引领青少年求知求索,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普活动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提升了我的创新能力,也让我了解了各行各业的新发展。”苏元学校学生李嘉霖去年参加了黄埔区少年科学院特色分院的揭牌仪式,借助该平台参加了区少年宫的科技展、院士和科普专家的讲座课程、企业科普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学在学校的同时,也学在实验室、学在生产线上,让他感到世界如此广阔。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孩子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出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院士,是我国科学界的“最强大脑”,也是引领青少年求知求索的一面旗帜。

对此,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正探索创新科普服务模式,推动科普“五链”与人才“五链”相结合,动员吸纳更多的院士专家投身科普工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人才科普生态链,激发科普新活力。

以2022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为例,该活动已走进黄埔29所中小学校,邀请了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领域21名高级别专家作科普报告,惠及1万多名师生,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普服务体系,是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健全科学素质建设生态,推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的核心。目前,黄埔常住人口约126万人,对科普服务的需求大,除了服务青少年,从人口构成看,也需服务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

目前,“全民科普号”有轨电车已成为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一道风景线。“全民科普号”在车厢内引入了9家企业共同开展科普知识传播,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进入题库答题,由每家企业每月提供100份小奖品,获奖者到企业现场领取,同步可参与企业的科普体验活动。

科普知识只有流动起来,才能真正地走向全民,才能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心中。

对此,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目标是建成“10—30—521”科普服务体系,让全区居民可以在10分钟内到达科普点,享有30分钟喜闻乐见的科普课程,满足青少年等五大重点人群科普需求,深入推动黄埔科研成果科普化、科普资源产业化,最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走进企业走进街镇▶▷

打造创新发展“科普之翼”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科学普及需要政策的支持。对此,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着力健全科学素质建设生态,在广州市的区级层面率先制定出台《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同联动,筑牢科学素质基础。

打造创新发展“科普之翼”,需要战略上重视,也需要战术上的创新。

在刘焕彬院士看来,要把科普工作做好首先要有好的科普基地,其次要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资料,最后需要政府的重视和财政保障。而黄埔是广州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自然也是科普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每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其实就是一个科普基地。”刘焕彬也是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依特”)联合创始人,他表示近年来学生来企业研学越来越多,科技创新的地方天然就是科普教育的平台。他本人成为黄埔少年科学院鱼珠分院院长的同时,博依特也在申报科普实践基地。

目前,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有科技型中小企业约3万家,各类研发机构超1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200家。不少企业、科研院所均有展馆、展厅或实验室,具备开展科普活动的良好设施条件,可提供参观、学习、交流,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

“科普工作要更多地动员社会力量去做。”黄埔区科协主席贾漫蓉表示,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该区科普点的重要来源,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进来,黄埔科普生态会更加多样化。

除了深入企业,科普工作也深入社区基层。贾漫蓉介绍,他们正在打造基层科普服务“党建+科建”新模式,形成更富内涵的科普新势力。此次少年科学院分院推广到全区17个镇街,分院执行院长均由各镇街行政主官分别担任,用科普来为社区服务赋能,着力构建基层科普新模式,让科普服务成为提升公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力措施。

未来,“黄埔10分钟科普活力圈”还将有更多新可能。贾漫蓉透露,例如通过打通线上线下,让其他地方的孩子通过全媒体传播跟着院士一起学习,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这将让“黄埔10分钟科普活力圈”走出黄埔,辐射更多地方。

关键词: 科学知识 财政保障 科技创新 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