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完善治理机制、大胆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强化科技创新、着力增强企业活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际,海钢集团交出亮眼“成绩单”。
(资料图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海钢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有关部署要求,聚焦国企改革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强化督办落实,推动集团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引领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高标准严要求抓落实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2020年至2022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海钢集团党委高度重视,从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工作机制入手,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集团结合实际,制订《海南海钢集团有限公司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三年行动8大重点任务22项具体举措,攻坚克难、务求实效。多次召开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国改推进专题会,安排部署具体工作。
为确保落实到位,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各牵头部门、子公司协同联动,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类把关、横向协调的工作推进机制,一体化推进解决改革与发展重点难点问题。
在推动过程中,集团还建立督办督察、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监督机制,逐步实现改革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定标准、定期限”,形成“事事有计划、件件有落实”的工作监督机制。
同时,集团今年以来以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暨深化拓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为契机,制定并细化系列工作方案,分层分类推进“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骨干员工分享经验的“海钢大讲堂”已成为集团内训的精品课程,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全力推动改革任务落实提供了强劲支撑。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国企改革任务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重中之重。海钢集团牢牢把握工作重点,着力完善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三大治理主体工作规则及其配套制度。
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制定《党委研究讨论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明确公司党委前置研究事项,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集团公司和子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改革发展。
集团推动全面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集团公司和子企业两级董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作用,通过修订《海南海钢集团有限公司章程》、制定《董事会议事规则》、设立董事会四个专门委员会并制定工作规则、印发《派出董事监事管理办法》等制度,以规范化制度保障董事会依法行使权利,不断提升现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集团公司和设立董事会的子企业均制定了《董事会对经理层授权管理办法》,签署了《董事会对经理层授权书》,进一步明确授权事项、权责边界,充分保障经理层行权履职。目前集团和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完成率达100%。
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集团认真组织完成公司及所属企业经理层成员聘任协议、年度及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的签订,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率达100%。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轻装上阵谋发展
今年年初,海钢集团完成新三板挂牌公司收购,新增钢材供应链业务。此举既有助于提升其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也极大丰富了海钢集团的绿色建材产业体系。
这只是集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动作之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集团针对产业“散而不聚”、产业结构“低而不优”等突出问题,建立进退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精心培育并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在“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引领下,集团牢牢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历史机遇,确立以绿色资源开发与环保建材制造、资源开发与资产经营“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重要的绿色建材投资运营商和新型城镇化开发建设主体。
瘦身减负方面,全面完成省国资委部署的9家企业“处僵治困”,其中8家清理退出,1家扭亏为盈。2021年对“两资、两非”进行处置,回笼资金5亿多元,进一步优化了公司资本结构,增厚了项目投资的资金基础。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方面,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入全面收官阶段,目前已总体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市政设施分离移交、社区管理职能分离移交、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工作任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公司完成630多项资产分离移交。
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行得更远。如今的海钢,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区域综合开发等主业项目加快推进;海钢矿区全域综合整治获批省级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资产证券化和上市公司股权盘活……以改革为转型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集团转型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增强活力提高效率
活力不足、效率不高是企业“老大难”问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海钢集团通过狠抓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加大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不仅牢牢抓住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这个关键,明确考核结果刚性运用,形成“能者上、庸者让”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在具备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经理人”,实行业绩薪酬市场化双对标。对空缺岗位采取内部选聘与公开竞聘相结合、探索在“揭榜挂帅”、“项目经理负责制”中发现干部、甄选人才。
——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建立健全市场化用工机制。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聚才相结合,新员工均通过公开招聘方式进入。建立管理、技术、技能、营销多序列并行的发展通道,结合实际建立各类人才库,初步建立员工内部流动“调剂池”。坚持将“2341”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落到实处,持续推动人才队伍素质优化,进一步夯实了集团人才强企战略基础。
——实行绩效薪酬总额与经营业绩挂钩,完善工资总额联动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2022年对非公益性和不承担集团战略任务的企业,实施从利润中提取适当比例的绩效薪酬总额办法,“效益增工资增、效益降工资降”,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做实全员绩效考核,坚持将个人业绩贡献与部门、单位捆绑,由岗位价值和业绩贡献决定绩效薪酬水平。
同时,部分子企业已探索建立内部薪酬管理制度,全面实行与经营业绩挂钩的绩效考核和奖金兑现机制,对超额完成经营业绩目标、解决重大经营难题、取得重大管理创新和投资效益的职工实施总经理特别奖,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改”出新面貌,“革”出新活力。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内生动力,推动企业经营效益得以稳步增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与2019年度相比,集团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双翻番。
深化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海钢集团将持续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持续推进补短板强弱项的改革措施,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不断完善市场化机制,以改革创新推进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海南海钢集团 邓万里 赵晓稚 田雪凝)
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富临精工(300432 SZ)继续加码锂电业务。11月7日晚间,富临精工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落实公司与赣锋锂业的产业项目合作
入主永和智控(002795 SZ)3年,曹德莅选择出局,但饱受质疑。11月21日晚间,永和智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曹德莅正在筹划针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完善治理机制、大胆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强化科技创新、着力增强企业活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际,海钢集团交出亮